传统细胞培养多采用二维方式,即细胞在基底上形成单层生长。该方法操作简便且成本较低,但无法准确模拟体内细胞的三维生长环境,难以维持生理相关的表型特征。因此,从二维培养向三维培养的转变成为模拟体内微环境的关键步骤。
微流控芯片为三维细胞培养提供了先进技术支持,其核心策略是将细胞包裹于水凝胶中进行培养。
常用的水凝胶材料包括琼脂糖、海藻酸钠、胶原蛋白和Matrigel凝胶等,这些材料具备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和透气性,支持气体、养分及代谢物的扩散和交换,同时有效模拟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。
在具体操作中,通常会在微流控芯片中设置脊、柱或桩等结构,以保证水凝胶在通道或腔室中的稳定填充。将水凝胶加入芯片并凝固定型后,再引入细胞悬液,细胞即可附着于水凝胶表面并进行生长。
基于微流控芯片的细胞共培养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模式。
接触式共培养通过微液滴技术或陷阱捕获技术,将不同细胞控制在同一微小空间中,实现细胞间的直接接触,适用于研究各种细胞间的相互作用。
非接触式共培养利用微阀、水凝胶、半透膜或窄通道等结构,将不同细胞分隔在芯片的不同区域,避免直接接触的干扰,更适用于旁分泌和内分泌信号的传导研究。
在共培养体系中,半透膜被广泛使用,常见材料包括聚碳酸酯(PC)膜和聚乙烯(PE)膜。这些膜带有孔径为0.1-12.0μm的微孔,允许小分子和蛋白质通过,但阻止细胞穿过。
通过微流体技术,可分别在半透膜两侧接种细胞,一种细胞位于芯片底部,另一种位于半透膜上。微流控芯片的分层结构支持细胞的长期稳定共培养。
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的总和,是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,区别于正常细胞和组织的生存环境。
其主要特征包括组织缺氧、周围间质高压以及大量细胞生长因子、趋化因子、蛋白水解酶和免疫炎症因子的聚集。肿瘤微环境在肿瘤的生长、增殖、侵袭、转移及血管生成中起着关键作用。
微流控芯片因其微纳结构与细胞大小相匹配,密封灌注培养可模拟生理环境,同时具备高效的传质、传热性能和灵活可控的微流体网络,能够模拟生理中的化学和物理因素。
通过结构设计和功能集成,微流控芯片可实现多类型细胞的共培养,并以浓度梯度方式引入可溶性细胞因子,从而在体外构建复杂的肿瘤微环境。由于能够高度模拟近生理环境,微流控芯片已成为肿瘤微环境研究的重要平台。
随着微流控芯片技术的普及,以及基于其发展的三维细胞培养和共培养技术,能够模拟人类组织或器官主要功能的仿生系统——即“组织/器官芯片”应运而生。
组织/器官芯片通过微流控技术实现精确可控的流体剪应力和机械力。在这些芯片中,细胞以单独或共培养的形式置于特定微结构内,并受到多种生物因子和机械作用的刺激,从而模拟组织或器官的多细胞结构及体内微环境。
与动物模型相比,组织/器官芯片更具人体相关性,解决了动物实验的伦理争议,同时克服了动物实验周期长、成本高、以及难以准确预测人体药物反应等问题。
这一技术为临床前试验提供了减少、替代动物实验的可能,并在降低研发成本的同时加速了药物发现的进程。
目前,已建立多种类型的组织/器官芯片,包括血管、肠道、肾脏、肺、心脏等。组织/器官芯片结合细胞生物学、工程学和生物材料学等多学科技术,模拟多种组织和器官的主要结构与功能特征,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、环境毒理检测、药物筛选和个性化治疗等领域。
机械捕获是一种高效的物理方法,通过设计特殊的微结构,如微坑和微坝,实现单细胞的捕获与分离。
在微坑捕获中,液体进入微坑并从底部孔隙流出。流体动力将单个细胞引导至微坑中心的小孔处。
由于细胞尺寸大于孔径,当细胞进入微坑后,会堵住底部孔隙,阻止液体继续通过该微坑,迫使剩余细胞悬液流向其他微坑,从而实现单细胞的快速均匀分布。
另一种常用方法是微坝捕获。微坝采用U形杯结构,在微流控芯片内捕获单个细胞,并结合“Quake阀”技术——通过气体压力关闭通道,将单个细胞封闭在独立的腔室中,实现细胞的分离。
在芯片内,这些单细胞可被进一步裂解,并支持重复处理和洗涤步骤,从而对目标蛋白进行定量分析。
近年来,液滴分离单细胞成为一种流行的方法。大量研究采用T形交叉结构或聚焦流结构生成液滴,将细胞悬浮于溶液中。当细胞悬液被疏水缓冲液包裹时,细胞间的联系被切断,完成单细胞的封装与分离。
由于细胞在空间中的分布具有随机性,生成的液滴中包含的细胞数量不均,呈泊松分布,因此需对液滴进行进一步分选。
微流控技术为单细胞研究带来了新突破。微流控芯片体积小,操作体积在微升至纳升范围内,不仅能保持较高的样品浓度,还可减少试剂消耗,降低实验成本。同时,微流控装置的封闭操作空间有效避免了试剂间的交叉污染。
单细胞测序通常包括以下步骤:单细胞分离、基因组DNA/RNA提取、全基因组/全转录组扩增、测序以及后续分析。
由于单个细胞中基因含量仅为pg级,传统基因测序仪难以直接检测,因此需先对基因组进行扩增。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(WGA)需生成足够的DNA副本以适应当前测序协议的文库制备需求。
常用的WGA技术包括三类:基于PCR的扩增(如引物延伸预扩增PCR、PEP-PCR和简并寡核苷酸引物PCR)、多重置换扩增(MDA)和多次退火环状循环扩增(MALBAC)。
© 2024. All Rights Reserved. 苏ICP备2022036544号-1